乐动平台app·(中国)官方网站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
来源: | 作者:技术中心 | 发布时间: 2021-02-27 | 4229 次浏览 | 分享到:

乐动平台app·(中国)官方网站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

(2021——2023

为贯彻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和省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加快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建设,根据《河北省首批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的公告》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

(一)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快速发展

乐动平台app·(中国)官方网站系中港合作企业,于20021月在河北省唐山市注册成立,目前铁钢材综合配套产能达到700万吨。多年来,公司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快速发展,拥有钢铁冶金、金属压力加工等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500多人,形成了专业齐全、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创新队伍。坚持高起点采用新装备、新工艺,形成了“设备先进、工艺配套、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安全生产体系。公司还建设了功能完善的原辅料化验室、炼焦化验室、坯材成品化验室、物理实验室、水质化验室等冶金、压延等全工艺过程的检化验设施,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高度认可。

公司坚持企业发展与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相融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煤化工区、冶金生产区、循环产业区和职工生活区;在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各工序全流程高标准配套环保设施110多套,实现了污染物超低排放,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运行;充分利用生产过程的煤气和余压余热资源,建成了2套总计2.5KW28KW煤气综合利用发电机组,36000 KW余压发电机组,24500 KW余压发电机组,18000KW BPRT同轴机组,11.5KW烧结余热发电机组;建设了260万吨矿渣微粉项目,高炉水渣全部得到循环利用,有效解决了冶金行业存在的能源充分利用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被评为“河北省‘双三十单位’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国家级绿色工厂。

(二)校企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随着公司的蓬勃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纳入了公司的工作重点。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学校达成了合作协议,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通过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先后邀请了十几位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多次来公司调研、培训和开展技术攻关。针对转炉、精炼、连铸、冷轧、热轧等工序的生产、工艺和操作对各生产部门、质量管理部和技术中心等工程技术人员、生产技术骨干和操作人员开展了十几次技术培训,参训人员超过500人。针对炼钢和热轧装备、热轧带钢控轧与控冷技术、以及热轧1700线的加热炉、除鳞、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等过程从工艺参数、操作要点到软件控制开展技术咨询,对脱硫、LF精炼、增氮以及保护浇注、吹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专家们根据公司提出板坯连铸的要求,开展了对连铸工艺过程从大包开浇、中包浇注、结晶器液面控制、保护渣使用情况、结晶器水和二冷水控制、中包浸入式水口结构和使用、扇形段设备结构、喷嘴布置等开展全流程技术攻关。通过双方合作,利用北京科技大学的试验设备,对试样进行化验检测分析,开展夹杂物、金相、电镜、工艺性能等的检测,找出产品缺陷成因,为提高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另外,公司还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开发了“提高冷轧基料SPHC组织性能”和“1700热轧线技术改造诊断”两项技术创新成果,有效提高了钢水纯净度,为高端精品制造和智能制造奠定了条件。

与华北理工大学开展了一系列检化验合作,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通过开展热轧带钢缺陷扫描电镜检测项目,针对热轧带钢孔洞缺陷,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确定产生孔洞缺陷的夹杂物种类和含量,指导公司采取改进措施。通过开展保护渣检测试验项目,利用理工大学的连铸结晶器水模实验,检测不同厂家结晶器保护渣指标,满足了不同连铸保护渣的使用要求。

2020年,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一种用于焦化副盐提取氧化器的沉降过滤装置”、“一种焦化有机性挥发物废气除雾装置”等九项专利,有效提升了公司创新能力。目前公司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为生产提效、产品质量提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三)协同育人实现互利共赢

校企合作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同时利用公司的生产技术与设备,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和参加实践锻炼的机会,实现企业与合作院校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和利益共享,达到了“产”与“教”深度融合的目的。通过与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分别签署的《共建实习基地协议》,每年接收约100人次的实习实训。公司不仅向学生提供食宿保障和实习实训条件,还专门委派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一线工人师傅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使学生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理解和巩固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形成“产教协同、工学并举、优势互补、资源互用”的良性循环,实现校企的互利共赢。

(四)产教融合激发企业活力

20年的发展历程,港陆人深刻认识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优化人才、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供给,补齐人才短板,与华北理工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开设后备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班等形式,培育业务精良、技术精湛的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建设了技术服务基地,通过技术人员脱岗培训、技术交流、课题攻关,有效提升公司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激发企业活力,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强劲的动力引擎,使公司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已连续15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在河北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名列前茅。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引领型领军企业,公司研发机构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A级研发机构、唐山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并入选国家绿色工厂。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按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问题导向、强化特色”的方针,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适应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要,全面推动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建设。

三、基本原则

统筹部署、有序推进。要确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一把手工程”的地位,公司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产教融合工作,统筹协调资源的调配与使用,有序推进“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发展。

问题导向、力求实效。围绕企业发展和人才培育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系,建立职责分明、协同共进、高效运转的产教融合管理机制,确保产教融合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用、技术共创、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3年的努力,构建突显港陆钢铁特色的“三个强化、三个提升”相结合的产教融合模式,强化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合作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创新能力和合作协同管理水平,实现“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建设国内同行业具有广泛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示范企业”。

(二)具体目标

——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构建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搭建人才共育平台,建设高水平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高校学生开展参观和实践教学300人以上;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团队,企业导师团队规模达到30人以上,培养合作院校“双师型”教师20人以上;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搭建技术成果研发的创新平台,签订科技项目协议5个以上,申报发明专利2个以上,实用新型专利10个以上;搭建员工素质提升的培训平台,培养企业员工300人以上,组织专家到公司开展培训9次以上;搭建创新成果推广的成果转化平台,转化科技创新成果3项以上。

——提升合作协同管理水平。健全互利共赢协作机制、产教融合创新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管理体系。

五、建设内容

(一)强化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育质量

1、建设高水平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强化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就业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搭建实训教学、项目科研、培训认证的人才共育平台,建设符合院校专业特点的综合实践基地。

进一步加强与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发挥公司生产技术设备等要素的作用,为高校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场景,提供实习实训的质量。创新实习实训模式,组织学生建立课题研究小组,探索开展“课题式实习”,结合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和研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3年,累计为高校学生开展参观和实践教学300人以上。

2、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团队

加强实习实训导师团队建设,强化与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学院等院校的战略合作,校企共建导师团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形成高级人才为引领、中青年导师为骨干的人才梯队,构建年龄结构合理、技术技能互补、充满活力的导师团队。聚焦钢铁冶金行业发展的需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平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每年定期接收合作院校派遣的专业骨干教师参观、调研、挂职,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选拔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岗位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技术研究和岗位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达到职业岗位要求,掌握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能力。

2023年,企业导师团队规模达到30人以上,培养合作院校“双师型”教师20人以上。

3、强化校企文化协同

通过建立“企校文化共同体”,有效地提高学生成为公司员工后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实习实训将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渗透教学中,将有港陆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实习实训过程体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劳动过程的艰苦磨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奋斗意志;通过企业导师进校园强化企业与学校的文化融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精神上的无缝对接。

(二)强化校企合作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搭建技术成果研发的创新平台

进一步强化公司与合作院校的研发合作,搭建技术成果研发的创新平台。发挥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理大学、唐山学院等合作院校的技术创新优势和公司雄厚的资金保障,组建“河北省冷轧基料用热轧板带技术创新中心”,集成教育教学、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等功能,在新一代TMCP技术、氧化物冶金学、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实施深入的校企合作,开展烧结技术、炼铁技术、炼钢技术、轧钢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制造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攻关,解决氧化物夹杂、钢坯裂纹、控轧控冷、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技术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签订科技项目协议5个以上,申报发明专利2个以上,实用新型专利10个以上。

2、搭建员工素质提升的培训平台

依托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等合作院校搭建培训平台,建设港陆钢铁继续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合作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知识、专业技术和操作培训,提高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新入职员工及转岗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形成提升企业员工职业素养长效机制。要加强继续教育基地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方便、快捷、灵活的教学形式。要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提升合作办学的层次和水平。要加强校企协同,公司与合作院校联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业考核评价方法。

2023年,培养人才在300人以上,每年组织合作院校的专家到公司开展专业技术培训3次以上。

3、搭建创新成果推广的成果转化平台

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等高校联合建立港陆钢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完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重点加强合作院校科技创新成果与公司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公司技术攻关、创新发展与高校科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构建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小试、中试到工业化示范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流程,建成开放合作、共用共享、产教融合、校企协作的新型创新模式。

2023年,转化合作院校的科技创新成果3项以上。


(三)强化运行管理机制,提升合作协同管理水平

1、健全互利共赢协作机制

加强校企双方密切合作,构建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互利共赢协作机制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企之间的协作沟通机制,建立定期沟通工作制度,强化校企双方的信息沟通。探索建立学校教师在企业的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定期派遣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挂职锻炼,开展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校企双方联合开展 “领军人才”培养、“名师团队”建设和在企业开设教师工作室等合作项目,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2、健全产教融合创新机制

切实提高产教融合的工作效果,健全产教融合创新机制。搭建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典型案例为载体的教学平台,着力打造“课题式实习”模式。科学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开发课程体系,制定教学标准和专业标准。开发微课、VR系统、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建设企校合作的在线开放课程。共同开展教材建设,编写与企业生产技术同步的教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院校人才培养与公司发展实际需求有效平衡,实现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供给的无缝衔接,解决企业自身的用人需求

3、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探索大学生实习实训和职工培训教学质量动态监控机制。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流程和考核评价标准,将知识、技能、业绩、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等全部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建立激励机制, 形成完善的培训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培训考核成绩,确定相应的考核等级,建立培训考核绩效记录,作为奖惩、晋升的依据,激发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员工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

4、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管理体系

按照新形势对产教融合的新要求,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聘请一批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市场人才需求信息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制度,强化对培训教学、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建、研究成果共创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企业导师的遴选、培养、使用、考核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开展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制定《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管理办法》,创造高校科研人员来公司开展科学研究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制定《鼓励合作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管理办法》,建立顺畅的科研成果转化渠道。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公司总经理和合作院校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项目的规划、实施和把控,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原则,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实施保障

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制定三年行动方案,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工作内容,为校企合作提供计划保障、制度保障和权利义务保障。

(三)强化资金保障

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制定《产教融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资金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定期核查,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加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建设企业扶持政策的研究,积极落实相关税收返还和其它费用减免政策。

乐动平台app·(中国)官方网站

0二一年一月